越南的四个“苗条”

文 / 陈瑶本

4/3/2020 9:46:03 PM

有人说,老年人旅游要像猎艳一样,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,以给自己更多的新鲜感和精神刺激。2012年3月中旬,我怀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经过广西去了越南,想看看这个邻国到底是什么样子。来去4天,仔细观察,细心体会。要问越南有什么特点,那就介绍一下越南的4个“苗条”。
越南的国土南北长1650公里,东西最窄处只有50公里。打开地图可以看到,越南国土狭长,形状像一个细腰的“S”。这是越南第一个苗条: 国土苗条。
来到广西的东兴市,北仑河的对岸就是越南的芒街。芒街到下龙湾190公里,大部分是山地,约五米宽的公路在山谷中蜿蜒。见惯了我国的公路遇山开隧道,遇水架桥梁;越南的公路却是遇山绕山转,遇水随水行。公路在山谷中沿溪流绕来绕去,走了一路的“S”。
越南人出行多骑摩托车,是世界上出名的摩托车王国。因为汽车少,大部分公路不宽。所以越南十大怪中有“公路苗条像根带”。这是越南第二个苗条:公路苗条。
我国现在的城乡建设中建了许多居民楼,30户、50户住在一起。越南人不喜欢与别人共住一座房子,喜欢单门独户。他们的住宅是自己盖的,房子的基地宽三四米,长七八米。为了扩大建筑面积,只有向上发展,二层三层,甚至四层五层,好像把一些集装箱垒在一起,高高的、瘦瘦的,上面还有个尖顶,这房子怎能不苗条?
在农村,各家的房子之间留有一些空隙,一个村庄就像一个存放集装箱的大货场。在城市,由于土地金贵,各家的房子挤在一起。虽然大部分房子装修得堪称漂亮,有的甚至豪华,但是因为房子的高低不同,颜色不同,新旧不同,格局不同,街道也就不那么整齐了。再加上密如蛛网的电线,用较大的视野全方位地去看整条街、整个城市的轮廓,就会感到杂乱无章,城市的外观是什么样子,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难道越南就没有大房子吗?有。像工厂、学校、商场、医院、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以及法国殖民时留下来的房屋(外墙壁都涂成黄色,很容易识别)就很大。不过像我国这样的居民楼倒没见过,更别说几座、十几座居民楼组成的居民小区了。

河内主席府(法国建) 摄于2012年3月17日

越南十大怪中有“房子苗条尖顶盖”。这是越南第三个苗条:房子苗条。
最后一个苗条是越南人苗条。越南人是黄种人,身量、体型、长相、肤色跟广西人和海南人差不多。男人短小精悍、黑黑瘦瘦的,平均身高1.65米。女子小巧玲珑,细腰跣足,凹凸有致,平均身高只有1.53米。其传统的民族服饰是头戴圆锥形草帽,身穿有如旗袍的“奥黛”,脚穿拖鞋,走起路来,小步蹀躞;与日本女子身穿和服、足蹬木屐走起路来袅袅婷婷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有人说:河内出美女。因为她们饮食清淡,体态苗条,婀娜多姿,看来有一定的道理。我们的地接导游是越南一个黑瘦的小伙儿,他用蹩脚的汉语告诉我们:越南无胖子。我将信将疑。3月15日晚,细雨霏霏,灯光昏暗,夜色朦胧。我与张泽友、杨学静(女,天津籍福州人)等几位旅友擎着雨伞去还剑湖畔欣赏河内夜景。我特别留心,看会不会遇到胖子。我边走边数:1、2、3……当我数到135时,远处走来一位大肚汉,走近一瞧,原来是个黑人,看来是国外游客。我继续数136、137……当数到218时见到一位女子,大腹便便,蹒跚而至,仔细一看,原来是位孕妇……
次日我们回到下龙湾,来到一家玉器店。一位身材苗条的姑娘给我们做完产品介绍后,说老板要和我们见个面,门开处走出一位挺胸叠肚的中年汉子,估计体重在100公斤以上,我想,终于见到胖子了。他自我介绍道:“本人姓王,是越南籍华人,祖籍福建……”

越南女子

越南人的苗条,我以为至少有两个原因。一是他们的饮食习惯,喜欢清淡,不爱油腻。几天来我们的餐桌上也少见荤腥厚味。二是他们生活很辛劳。越南汽车少,出门时,近则步行,远则骑自行车、摩托车。再看,路边的水田里劳作的农民:挽着裤腿,赤着双脚,低头弯腰,退步插秧。这样辛苦,能不苗条?
越南人先后赶走了法国人、美国人,在战争的废墟上含辛茹苦、克勤克俭、夙夜匪懈、奋发图强建设家园。他们用辛勤换来了苗条,倒是令人钦敬。
写于2012年4月上旬

返回 今日目录
返回 陈瑶本更多作品
返回 世说文丛总索引